坐落于天津橋園東南部,是天津橋園的一部分,天津廊橋庭院是由一個個獨立設計的花園組合而成, 形成一個開放式的、長達800米的L字形開放空間帶,為天津市河東區橋園的東部,一側臨水,另一側臨城市馬路,成為城市和自然公園(橋園西區)之間的過度。場地原本是一個廢棄的打靶場, 環境污問題異常嚴重,垃圾遍地,土壤鹽堿度高。作為橋園的以部分,同時又有其獨特的功能要求和景觀特征。因為介乎于高密度的城市和橋園東區擬自然的景觀之間,為場地的設計提出了諸多挑戰:
怎樣可使景觀與和當地的水和土壤條件互相協調 ? 怎樣可以使城市與自然結合,讓居民能通過這一帶狀景觀,獲得自然的生態服務? 怎樣令平坦的場地和地域中平板無味的景觀變得豐富而有吸引力?
對策是廊橋庭院。這一對策由四個景觀元素組合而成:高臺林丘、城市之窗、下沉庭院、親水湖岸和高架廊橋。通過這些景觀元素,建立一條城市與人造自然之間的游憩廊道,充滿了生態性,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機會, 并使景觀充滿美感。
城市視窗:在10個臺地之間,形成九個谷底,成為城市視窗,將自然景觀“漏”入城市,同時吸引城市居民進入公園。
下沉庭院:在每個城市視窗之內,下沉而形成9個庭院。每個庭院各有主題,這些主題都取之于大地的肌理,包括農田肌理、水岸肌理、濕地肌理,用當代設計語言進行提煉,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游憩空間。
親水湖岸:從每個城市視窗,可以到達濱水地帶。水體是利用原有魚塘改造而成。水岸是連續的親水步道,棧橋退臺,是自然和人融為一體。
高架廊橋:上述個景觀元素,通過一條高架連廊,有機聯系在一起。 它既是一個重要的連接原素,同時是一個線性的瞭望臺, 把人們置于自然和城市中間 。天橋比公園高出5米, 使之成為極為理想的觀景廊, 同時相接多個小庭園和大公園, 人們可以看到街上, 周邊小庭園的景象甚至是天津市的景象。
這個項目為城市定義了一個公共的開放空間。通過開辟高低不同的場地及多種類的庭院空間, 為城市提供生態保育, 游憩及文化為一體的城市風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