項目建于茅盾、豐子愷的故鄉,浙江省桐鄉市。場地占地1.47公頃,東臨城市主干道慶豐南路,北接城市支路廣福路;南、西兩面緊貼高、低層住宅區。一條6米寬的小河分場地為南北兩個長方形地塊。
體量意向:由一個長條書函和一個卷軸上下十字疊放而成。卷軸體塊落地北地塊,由報告廳、少兒專用門廳、24小時閱讀室、盲人閱讀室等有特殊需求的功能空間構成。書函體塊整體抬高5米跨越小河,搭在卷軸之上,盡量騰出地面公共空間,同時解決南北地塊連接不便、用地局促等難題,功能包括主入口門廳、查閱借還處、三層閱覽大廳、書庫、辦公室等。
平面設計:鼓勵沉浸式閱讀,貫徹“藏、借、閱一體化”全開架服務模式,將藏書、閱覽、外借、咨詢、檢索等布置在三層連續通敞大空間內,并設有通高藏書中庭。新風機房、管道井、交通核、衛生間圍繞兩個內部小天井布置,這種集約化的設計的最大好處顯而易見:使得閱讀區所有寶貴的外窗留給讀者。外窗都是連續帶狀長窗,清新明亮、風光不斷,長窗之下皆是寬大書桌,抬頭便見窗外風景,低頭又是書中世界,回頭所見全部墻面、分隔都是書架,常讀之書在易取之處、不常讀之書陳之高格。取坐擁充棟之書, 面朝繽紛城市之意。
形象設計:枕于鏡面水池之上的卷軸,象鏡頭一樣將空間引向縱深;底層架空跨躍河道的體塊、騰出空間給市民在此邂逅;橫向扭動疊蹉鋁制遮陽板表皮、解決東西向眩光,減少建筑能耗;傾折的鋼管混泥土柱,使建筑空間、體量動起來,仿佛在說:書是有份量的。
場地內的小河水質尚未達標,我們已拆除原來直立的混凝土堤,代已凈化樹臺,設置坐臺、園燈,只待水清之時來此讀書。